案例重观:
4年级的陈同学,是班上的一霜,阴三参五的不是打破同学的义就是用锐器刺伤同学,虽然事后也会道歉,但骨子里总觉得是别人先惹得他。陈同学上课不怎么听讲,但只要认真复习,也能考出好成绩,可惜成绩起起伏伏,极不稳定。陈同学喜欢讲话,更喜欢插话和上课跟同学物天,总觉得上学时间不够用,没跟同学聊够就放学了,要跟同学结伴而行,一路聊天,送同学回家,以至于白己回家很晚,让爸妈着急。陈同学体育成绩非常棒,最喜欢踢足球,作为校足球队队长的他,却令所有队员感到厌烦——总是想着个人多玩一会,拉小团体,排挤同学,嘲讽技巧弱的队员。在同学们眼里,他们不喜欢陈同学,认为他很粗鲁,经常讲脏话,说话很大声,要欺负同学;也有认为陈同学比较自私,有好玩的就争,眼见比赛要输就作弊。在班主任眼里陈同学是个任何活动都积极参与,却每天都在惹事的孩子,像极了《大卫,不可以》里的主人公。
在所有人眼里,陈同学是非常聪明的孩子,但几乎所有人都会担忧他的末来。因为他似子设有一刻是可以安静或保持某种既定的节奏的,永远是乱糟糟的思维、乱糟糟的情绪、乱糟糟的行为,为什么一个聪明的孩子会变成这样呢?我们可以从注意力角度来进行分析。
注意力分析
/p>
还记得注意力障碍的分类吗?即执行控制障碍与行为控制障碍。前六小节,我们探讨了注意力执行控制障碍的特点,这一小节则是对行为控制障碍的阐述。
还记得行为冲动儿童的突出行为特征吗?举止鲁养、行事冲动、思维跳跃。他们在行为举止上往往不惧危险,出力过重,说话大声,不修边幅,令人想到土匪路霸;行为冲动则表现在为谋求自身利益或兴奋体验,而破坏既定活动规则、社会规则的行为;思维跳跃就表现
在他们长了一张马达嘴,下意识的就在说话与跑题。他们一般都很聪明,身体健硕,充满活动,在原始社会,许是非常出色的猎手和勇士,但在现今社会中,至少在小学阶段他们显得格不入,常常被视为问题儿童。他们的行为永远快于思维,没想清楚就行动,往往考虑不周,不计后果;他们情绪体验深刻,因此他们很少考虑这件事能不能做,只考虑是别人在组织他去做,因此,他们很善于狡辩和推诿责任,但不善于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孩子的注意力或并可以非用好但虾种定他的注基力问题,更多表现出超聚焦,过度沉浸于令自己感到兴奋和愉悦的事件与活动当中,因此他们非常容易电子成瘾。
在注意力中,大脑脑前额叶是形成执行功能的重要脑功能区。所谓执行功能,是个体对执行过程的控制、监管与评估。控制执行过程的任务定势和注意定势,监管和修正执行过程中中的错误,评估执行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要求和自身谋求最大收益的预期。
在执行功能中,由大脑额叶为主导的叫冷执行功能,以边缘系统为主导的叫热执行功能。那我们应该可以想象,案例中的陈同学,应该就是热执行功能,这部分我们要用认知神经科学基础理论进行解读。
认知神经科学图文解读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自己冷静的情况下.说话妙语连珠,做事井井有条,在自己激动或情绪化的情况下,说话磕磕巴巴,做事顾头不顾尾。有一位家长曾经跟我说:每次当着别人的面跟人据理力争时,往往脑子里一片空白,回到家想却思路清晰,这种情况,是热执行功能与冷执行功能的差异。
为什么一个大脑会存在两个执行系统。为什我们无法时刻保持冷静与理智。为什么我们情绪化会那么激烈和持要的时间完长。这要从生物的大脑进化说起。
大脑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从以鱼类作为代表的脊椎动物起,大脑的主要构成以小脑为主;进化到两栖类动物后,大脑中嗅球的体积增大、小脑体积缩小;到了鸟类小脑体积重新增加,且嗅球与脑垂体面积增大;到了哺乳动物的大脑,嗅球与脑垂体缩小,演化成边缘系统,且长出了大脑皮质,这一特性的转变,让哺乳动物具有了情绪、情感,形成了哺乳动物的群居及以基础感情为纽带的动物社会性功能——在灵长类动物群体中,幼崽的去世,各位“叔叔、阿姨”都会过来安慰,群体中的丧子的“阿姨”也会成为“继母”。这种“类社会属性”,归功于哺乳动物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的诞生,对于哺乳动物而言,情绪与情感是它们最高等的智力水平的表现。
人类大脑与哺乳动物有很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p>
第一,人类的大脑相比哺乳动物有更多“沟回"人类的大脑看起来更“粗糙”,坑坑洼洼的,哺乳动物的大脑更平整。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人类大脑有前额叶,而哺乳动物大脑没有前额叶,这意味着人类除了情绪控制行为,还有理智的意识控制行为。这也是上文中提到除了热执行功能以外,还有冷执行功能的生理构造基础。
第二,人类大脑的灰质,远远多于哺乳动物,尤其在人类的边缘系统中有基底神经节回路,而哺乳动物没有。这条回路能够帮助我们将感觉信号传输到包括前额叶在内的大部分大脑皮质,也意味着前额叶的指令可以一层层的下达到不同的大脑功能区。这种构造至关重要,意味着我们可以控制身体、抑制情绪,可以做到“泰山前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就是冷执行功能。
第三,人类的左右脑,通常都形成左脑优势,而哺乳动物却无法形成。在左脑优势下,人类得以进一步开发语言,实现人与人的交流,也因为有了语言的交流,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心理的共情和更深入的体会,也正是语言交流,打开了了人类学习工具,传授技艺,改造世界的天赋。
正是这三方面的差异,人类在哺乳动物的热执行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以自我控制意识为主的冷执行功能。既然有冷执行功能,为何儿童还会出现行为冲动呢。
我们先来想象一个语无伦次的醉汉,从脑功能角度看,醉汉的前额叶(意识)已经如他的肝脏一样被泡在酒里了,可醉汉为什么还能走路,甚至还有顶风作案的醉驾司机?因为我们的大脑原本就有两套执行系统。热执行功能从出生便开始运作,由脑干、小脑、边缘系统构成,这套系统真正成熟和退居二线要到六周岁,其成熟的标志是实现身体的协调和感知觉的正常调节。为什么这么说,从婴儿出生后,通过脑干运动实现身体基模的建立,到小脑参与脑干运动实现抬头、翻滚、爬行、行走的功能,再到情绪、情感与感知觉系统的整合,最终这些大脑皮质下功能都实现了自动化,与大脑前额叶连接,受前额叶支配,就再也“浪”不起来了。可是如果这些皮质下功能,在早期的神经发育过程中不完善、不成熟,那么它与前额叶的连接减弱,造成前额叶这些皮质下功能功能的控制(抑制)减弱,相反皮质下功能变得无比活跃。通过上文“内缘叶”的介绍,我们已经知晓,外界刺激进入大脑后,是通过皮质下功能,将信号传输给前额叶。如今皮质下功能的过度活跃,仿佛是一群驿站的土兵,
造了中央政府的反,俨然成了梁山好汉智劫生辰纲。
当皮质下的基底神经经节功能索乱时,感知觉系统无法正常感知骨骼肌的信号,因此行为冲动的孩子出现了“举止鲁莽、惹是生非”;
当皮质下的丘脑功能紊乱时,觉醒度就会飙升,孩子变得易怒、随性、做事任务观念容易焦躁和过度寻求外界刺激——容易成瘾,角色管理失调,出现“行事冲动、不守规矩”。
当脑干与小脑功能素乱时,孩子缺乏计划性,随心所欲,长期处于“战逃反应”,情绪体会深刻,充满攻击性;尤其是小脑的紊乱还会出现加剧边缘系统的紊乱,影响内侧颞叶功能——内嗅皮质和嗅周皮质索乱,会影响包括海马体和缘上回的功能。这些功能与产生联想有关。我们会看到,这些孩子的语言和表达,既缺乏小脑的计划性,又充满各种各样的想象,以致于他们刚还在说这个事,马上又跳到另外一件事,不断地跑题和不断地说,让这些孩子长了一张。“马达嘴”
行为冲动儿童最缺的是自我控制(抑制)意识,提高自我控制意识,是他们在注意力训练当中需要学习和迁移到生活中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平叛”,让诸多“梁山好汉”汇聚而成的皮质下结构迅速成熟和完善起来,是治疗的第一步。
因此,治疗行为冲动儿童的注意力障碍,我们不仅要看重注意力训练本身促进儿重自我控制意识的作用,还要率先改善注意力障碍的并发征,例如感觉统合失调,原始反射未整合,广泛性发育迟缓等。
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大脑的运行机制,我们补充一个知识点—大脑的速度。
快速如图所示,以脑干作为执行主体,身体的反应最快,这主要表现在反射上,例如您手指碰到了火苗会立即收回,往往是危机时刻的应激反应,叫“原始爬虫脑”;以中脑——边缘系统作为执行主体,身体反应中速,附有唤醒和情绪色彩,主要以满足自我需求为主的动物属性,叫情感脑;以前额叶(意识)作为执行主体,速度最慢,思虑最稳妥。
至此,我们对第三章做一个总结。
第三章,对注意力所涉及的大脑功能区与要素进行了分析,如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注意力由七部分构成,
注意稳定性差时,我们难以维持基本的注意,意识连要注意什么都不清楚;
缺乏切换,我们难以完成综合性的任务
缺乏工作记忆等于你听到了声音却无法进行加工
缺乏觉醒度,根本难以实现主动注意
缺乏自我调节,意味着迅速感到疲劳或凌乱
缺乏减振降噪,注意将不断被打断缺乏自我控制意识,注意将随心所欲,极易成瘾和陷入混乱
这七个部分缺一不可,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再详细描述这七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