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期预防摔倒专题课堂的投票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认为老年人步行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运动功能全面衰退,而关心其心理因素和步行主动性的人相对较少。
这一期,我们将主要介绍有摔倒经历的老年人的精神运动后遗症以及精神运动康复治疗师的建议,希望大家能从老年人自身角度出发,充分理解其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中的难处。
摔倒恐慌、摔倒恐惧症
对于摔倒恐慌或恐惧症,在从没有过摔倒经历的人身上也存在。对于这些人,害怕的不仅仅是与骨折有关的风险,同时还有住院、被安置进相关的机构以及其他连带后果。
对于摔倒的恐惧很常见,是因为害怕之后的行动会受到严重限制。这种恐惧改变了行走姿态,人们观察到他们双脚分开,步子迈得更短,姿势更加紧张。身体和心理紧张的状态导致他们的行走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周围环境,并且调整起来更困难。用精神运动术语来解释就是此时此人的情绪-肌张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通俗地去理解就像一个正常人在悬崖边走平衡木的心理状态以及身体反应。
摔倒恐惧症是对于害怕摔倒心态扩大化的表现。这些人的平衡障碍因此加剧。并且,患者开始自我封闭,失去自信。在法国,超过一百万人因为这个原因,不再外出。
摔倒后综合症
是摔倒造成的严重后果
它是一种与创伤后压力有关的身心反应。在这一危及生命的风险面前,当事人意识出现恐慌,并对自己的身体能力失去信心。他大概会告别曾经的自己,以及那个能做各种他所期望的动作的身体。
摔倒过后的人还会抑郁、焦虑、做噩梦,在脑海里回放摔倒的那一幕。摔倒后遗症还会导致严重的移动障碍,让患者行走变得艰难,甚至没有帮助就无法行走。
适应行走所需的精神运动能力包括:
--动作协调:步伐大小合适,轨迹正确,有提升膝盖的能力,能跨步
--能够估计距离,在空间中进行定位,也就是能分清左右,认清前后,记住标记
--对感官信息良好的统合能力,因为视觉、听觉以及对身体运动的感知,尤其是对于来自脚底的信息的感知,在行走中至关重要
精神运动康复师的建议
当有人摔倒后,请立即采取以下行动:
--观察他的健康状况:
他完全失去知觉或几乎没有知觉?
他是否神志不清?
他是否有(多处)疼痛?
他是否有伤口(出血)?
他双眼活动是否反常?
他肢体活动是否反常?
答案只要有一项选择“是”,患者应该立即就诊,请拨打急救电话。
--帮助和安抚:
请保持镇定,通过您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氛围,从而让摔倒的人可以讲述受伤的经历。您可能听不清他的话,在听他的描述时,您的情绪可能会有波动,希望您能够保持镇定和宽容。
--听懂摔倒的背景和经过:
仅仅弄懂了事故缘由对于后续处理和预防还不够。了解发生了什么、在什么环境里发生,非常重要;但也要弄清楚,他在事故前、事故发生时和摔倒后大脑里在想什么?例如:患者是不是在回顾自己的一生,当时他有没有害怕痛苦、害怕死亡等。因为这些想法可能是今后引起摔倒恐惧症或者摔倒后遗综合症的原因。
而减少这种后遗症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减少卧地时间,因摔倒而无法爬起的等待时间越长,恐慌心理将会成倍增长,后遗症也会成倍增加,导致无法行走的几率也会呈几何函数型增长。那么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简单的由卧位到坐位到起身的方法无论对于老年人自己还是老年人身边照护之人或家人都是百益而无害之举。
文章来源_老好联盟合作单位:法国宜世高等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
法国宜世高等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精神运动康复学是有别于PT、OT、ST并结合了心理学相关概念的独立治疗手段,同时综合了神经、心理和运动三个理念,代表着肌体与运动的结合。精神运动康复学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始于法国,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吉赛尔苏比昂女士(GiselleSoubiran)于20世纪中叶首先提出了精神运动康复学的概念。
这是一种针对患者身体机能运动与精神间的联系而采取的治疗措施,其新颖之处在于将精神与身体视为整体,有助于更确切地掌握人体机能的复杂性。它研究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双向影响,是一种特殊的以身体为媒介调整心理的机能再造的康复过程。“共情”,“适应”和“关系”是精神运动康复的理念,让患者与其家人能真正参与到康复中。精神运动康复师的职能是用特殊的精神——身体关联的方法,调动、发展和加强个体本身精神认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