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一乳房不胀是乳汁不够?
奶水多少来源于泌乳反射发生的频率。产妇在分娩之后,位于大脑颅底部的垂体前叶就开始分泌一种叫泌乳素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刺激乳腺合成脂肪、乳糖和蛋白质,使乳腺分泌乳汁。当婴儿吸吮乳头时,感觉冲动迅速将信息传导到垂体前叶,促使其分泌泌乳素。泌乳素经血液到达乳房,使泌乳细胞分泌乳汁,这个过程称为“泌乳反射”,也就是俗称的“奶阵”。
刚生完宝宝时,女性体内泌乳素会骤然升高,产奶量比宝宝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发胀,需要挤掉一些。但挤的时候不要挤光,可以留一点儿,这样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的需求才会达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挤光,那产奶量就会一直供大于求,因为妈妈的垂体前叶会“认为”宝宝需要很多奶。当这种供需平衡稳定后,妈妈就不会轻易感觉胀奶了,乳房是柔软的。接下来,宝宝的吸吮将调节泌乳量,吸得越多,“奶阵”越多,奶水也越多,这时妈妈没有胀奶的感觉,宝宝依然可以吃得饱饱的。
另外,很多妈妈觉得自己的泌乳量与别人相比总量不足,其实,这不是奶量的问题,而是产奶速度的问题。空的乳房产奶速度快,满的乳房产奶速度慢,如果频繁排空乳房,产奶速度会快很多。乳汁是宝宝吃得多就产得多,不吃就不产,所以妈妈要有信心,多喂宝宝,乳汁会越来越多的。
疑问二一定要喂15分钟换边?
每个妈妈的乳房容量是不一样的,有多有少。有的妈妈乳房容量没有别的妈妈大,宝宝吃一边没有吃饱,那就要吃两边,或者一边要吃很长时间。有的宝宝胃口小,妈妈的乳房容量偏偏是大的,那宝宝只要吃一边就够了。
乳房容量、宝宝胃容量、成长的因素和基因等,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宝宝吃奶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宝宝会用吸吮行动告诉妈妈,他什么时候吃饱了,什么时候还要吃。
疑问三对母乳过敏要断奶?
不少宝宝出生后,在脸上、头上、身上会出现严重的湿疹,这一看就是过敏性反应,由于孩子只吃母乳,所以,“要不要断奶换成防过敏的配方奶?”会萦绕在妈妈的脑海。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视情况而定,判断依据是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受影响。
母乳过敏的表现有多种,包括长湿疹、打嗝、腹泻等,如果症状不太严重,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可以不用干涉。从妈妈自身出发,首先要做的是进行食物回避,而不是给宝宝断母乳。母乳过敏的原因一般和妈妈饮食(吃鱼、虾、蛋、豆制品、海鲜等)以及遗传因素相关,妈妈在哺乳期食用了很多过敏食物,确实会导致宝宝母乳过敏。
另外,有些过敏症状很严重的宝宝,随着月龄的增大会逐渐适应母乳,过敏症状慢慢减轻或消失。所以,无论如何,妈妈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
疑问四6个月后母乳还有营养吗?
其实,母乳的营养一直在变化。宝宝初生、6个月、1岁甚至更大的时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母乳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宝宝出生6个月后,母乳中含有宝宝身体所需的恰当比例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更含有帮助消化的酶类和免疫物质,这是其他乳类无法比拟的。母乳是根据宝宝身体的需求产生的,宝宝的需求在变,母乳也在变。所以,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理想的母乳喂养关系应持续到孩子不再需要母乳喂养为止。
转自:中国妇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