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匆匆流年
光阴似水
努力…
HELLO
其实想记录点关于垂体腺瘤的文字由来已久,只是常常提起,又常常放下。第一次接触垂体腺瘤和内镜手术时便从心底里对这两件事有兴趣,更庆幸的是在内镜学习的路上有恩师手把手的启蒙和教导。
先从最常见的泌乳素腺瘤开始
临床上遇到泌乳素>ng/ml,垂体占位>1cm的考虑为泌乳素型大腺瘤,泌乳素在20-ng/ml之间,可能是微腺瘤或者无功能腺瘤,这些是所常知道的。可是,女人向来不是这么简单的。怀孕、哺乳、药物、月经等等到底与泌乳素水平什么关系?曾经也想妇产科的同学问过类似的问题:妊娠和哺乳的女性泌乳素水平会多高?泌乳素多高会导致停经?不过并未得到满意的回答。
1、妊娠与泌乳素水平
整个妊娠期间,血清泌乳素水平都在增高,在分娩时达到高峰,然而,增高的幅度在35-ng/mL范围内有很大差异,到分娩后6周,雌二醇分泌已经减少,即使母亲在哺乳,其基础血清泌乳素浓度通常也是正常的。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年的文献中便已经写清楚
对于妊娠前便已查明患有泌乳素腺瘤的患者,美国内分泌协会的指南并不建议在妊娠期检查泌乳素水平,理由是很难鉴别正常的妊娠相关泌乳素水平升高与腺瘤生长相关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但这似乎并站不住脚,倘若妊娠期间PRL高于了呢?不查怎么知道?所以在另外一些文献中建议在妊娠期每3个月测定1次泌乳素水平,如果泌乳素不增至ng/mL以上,就可以放心。如果泌乳素水平已增至ng/mL以上,我们会进行视野检查。
2、哺乳与泌乳素水平
哺乳期间的乳头刺激可增加血清泌乳素浓度,产后最初几周,哺乳引起血清泌乳素浓度最多可自基线增加ng/mL;相比之下,分娩后数月时,进行哺乳的女性中,哺乳引起的泌乳素增加通常超过基线不到10ng/mL。对于非哺乳女性和男性,刺激乳头或检查乳房并不会增加泌乳素分泌。因此,乳房检查后可以进行泌乳素测定。
那么泌乳素腺瘤患者能否哺乳呢?是否还要服用溴隐亭呢?
母乳喂养会增加血清泌乳素水平,但似乎不会增加泌乳素腺瘤生长的风险。因此,对于微腺瘤和大腺瘤患者,如果妊娠期肿瘤大小保持稳定,则可选择母乳喂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可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从而抑制泌乳,所以在母乳喂养结束前一般不服用溴隐亭。而有视野缺损的女性在分娩后应禁忌哺乳并服用溴隐亭。
为了评估妊娠结束后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对不哺乳的女性应在分娩后3个月左右测定血清泌乳素,对哺乳的女性应在哺乳结束后3个月左右测定。对于不哺乳的女性,血清泌乳素会在产后6-12周以内恢复正常。
3、泌乳素水平与月经、不孕关系(绝经前女性)
血清泌乳激素浓度高于ng/mL通常与明显的性腺功能减退症、雌二醇分泌低于正常及闭经、潮热及阴道干涩相关。
中度高泌乳素血症:血清泌乳激素值为50-ng/mL,会导致闭经或月经稀发。
轻度高泌乳素血症:血清泌乳激素值为20-50ng/mL,可能仅导致孕酮分泌不足,因此造成月经周期的*体期较短。即使未出现月经周期异常,轻度高泌乳素血症也可引起不孕;接受不孕评估的女性中约有20%患有搞泌乳素血症。
4、药物与泌乳素增高
许多药物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但不会引起泌乳素腺瘤。在药物诱导的高泌乳素血症病例中,血清泌乳素浓度通常为25-ng/mL。但利培酮可能引起血清泌乳素浓度高达-ng/mL。
抗精神病药是药物诱发高泌乳素血症的最常见原因。这些药物包括利培酮、吩噻嗪类及氟哌啶醇血清泌乳素浓度在急性应用这些药物后数小时内升高,并在停止长期治疗后2-4日内恢复正常。升高的幅度因药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氟哌啶醇使血清泌乳素浓度平均升高17ng/mL,而利培酮可能使之升高45-80ng/mL。
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几乎不引起血清泌乳素浓度升高。一项针对帕罗西汀的研究显示,一日20mg在使用1周后并未引起血清泌乳素浓度升高,但在使用3周后引起了浓度轻度升高或处于正常值上限。
Enjoyit!
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