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前叶机能减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呼吸之间金丹大道炼化精气神,非常清晰
TUhjnbcbe - 2025/1/9 21:40:00

作者:李谨伯,著《呼吸之间》

世间万物,无不具有阴阳两面,《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的阴阳主要表现在任脉和督脉,因为任督二脉总领全身之气脉。督脉从上牙根起(叫上龈交穴),终于肛门的后口,属阳。任脉从肛门前口起上行,终于下牙根后(叫下龈交穴),属阴。任脉是人体藏纳气血之处,督脉是人体藏纳神炁之所。

胎儿在母体内,任督二脉本来是循环相通的,虽然胎儿骨弱,但筋柔,生机和免疫力非常强,出生以后,脐带一剪断,任督二脉中断了,上断于口,下断于肛门。胎儿本来是靠先天本能以元神主事,在5岁以前还各自不同程度地保留其先天本能,有潜在的功能,而父母并不知道,虽然身体日益健壮了,但其精神领域则日渐退化,失去了先天潜能。男子到16岁,女子到14岁后,渐渐地衰弱,由生、住、败、灭,而病而死亡,假使能够“知道”、“修道”,使任督接通,则百病自除,甚至能修得返回婴儿期,这叫“得道”,叫“返本还原”、“返璞归真”,也叫“逆取”。任脉本来是向上走,督脉本来自上向下走,练内丹是返先天:任下、督上。

这时得道者身体特别柔软,不用口鼻呼吸,用胎息法,用身体毛发呼吸,不感到憋气(也叫灭息定),任督通也就是周天通,就像母亲对胎儿,不断供给胎儿所需的氧气、自然之天地气,所以此时可以做到“神足不思睡;气足不思食;精足不思淫”(得了真气后可以泯欲。“泯”是渐渐地、一点点地使性欲减弱,而不是强行压制各种欲望,恢复其先天性。一切是自然,“道法自然”,压制是压不住的)。这时自然能祛病健身,长寿益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有的可能恢复其先天潜能(又叫返回先天的潜在功能)。

一个得道者,即使贫穷,但身体、精神十分富足,虽被人瞧不起,地位卑贱,而其实高贵,知足常乐,含纯,守朴,无欲无忧,清静无为。但是一般人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爱听鼓噪之音,爱看艳丽景色,欢饮酒色无度,乱其性,恣意泄精伐其命。《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制,故其半百而衰也。”虽然是亿万富翁,享尽一切物质文明的好处,拥有荣华富贵,仍逃不脱乐极必衰,盈满则亏,物去心悲,而病早亡。

谁先悟明此理,早修自己的“精、气、神”(也叫性命学、性命双修),谁就得了“国之珍宝”。因为修炼之道,有物证可查考的历史至少六千多年,比佛道以及孔孟之学都要早得多,古时叫修道、修大道,方法分为四个阶段,即:“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无”,因为“神炁”不是靠练出来的,是不想事,“养”出来的,所以,“炼神还虚”应该叫“无为还虚”,或叫“胎息还丹”。

“炼精化炁”是炼肾,又叫筑基阶段。要意守下宫的窍位,由守下丹田到守阴窍,最后守“玄关一窍”,目的是要做到全身发热,尤其是海底要生热,所以叫“生热安炉”。专业炼道人,至少要花费百日筑基,以达到男性“马阴藏相”,即“断白虎”,女性叫“斩赤龙”,以暂停月经为原则,先保证男不漏精,女不排液。

“炼炁化神”是为了炼心以达到打通小周天(使用“心肾相交”)之法,以心炁和肾炁相交媾,最后以产生“和气”为目的。“和气”就是“生气”,可以补全身,首先是补肾、补心、补五脏六腑。此时脏腑之病在“炼炁化神”阶段就能基本治好,同时,在这个阶段中,有一部分的生气自然会化为神气(又叫元气、真炁)去补脑。

第三阶段叫“无为还虚”,又叫“胎息还丹”,主要是以神气补脑,行“大周天”(又叫任督脉相交),逐渐成为“胎息”(以毛发呼吸)。在胎息中,三丹之气自然会聚集成金丹,再渐渐结成“玄珠”(又叫舍利子),方法其实一点不难,但对思想训练要求严格,要清心寡欲,要戒酒色财气。方法易,坚持难,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坚持,必有效果。

练功夫就是练精、气、神。

第一、“精”是什么?精是产生于内肾(俗称两个腰子),藏于内肾,精气为先天与后天之精,先天精叫清精,是男性的性激素(荷尔蒙),浊精是存于精囊的生殖之精,浊精又称渣滓,由淫念而生。

第二是气和炁。“气”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后天气包括呼吸之气和饮食营养而生之气(古人写作气);先天气又叫“元气”,是人们出生以前就已生成之气,出生以后,由于宇宙天气化生补充之气,这种气是先天自然的,人体靠它禀行立命,是无火之气,被写作“炁”。经络气叫经气、营养气叫营气、荣气,走经络,润泽五脏,走血管之氧与心脏有关,我们称之为半先天气。炁是可以化为精的,而精又可以化为炁,所以,我们常说:“精炁”本来是一个东西。精化为炁后藏于心,心脏造血,净血非靠精气引动不行,所以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属阳,血属阴,女人反之,男左女右。

第三是神,又叫“元神”,它是在人们安胎以前就存在的,叫“先天元神”,它不受人的思想意念支配。人们体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长激素等都是自然生化的,人们不易感知,所以又叫“不神之神”、“心神”、“第七意识”,是人们的下意识、潜意识,生来就有的元神。另外还有一个叫后天识神,主营人们的思维和情感,是出生后发展起来的,受后天教育学习影响,被称为后天识神,又叫第六意识。元神藏于脑,识神藏于心(心不是心脏)。

元神(发生于人的下丘脑垂体,又叫泥丸宫)是主宰全身的,是人身体的最高统帅,它高于识神(后天的意念),养生的“养”字,就是养神,因为“神”是不能炼的,炼要用意念(识神),所以要养神,必须是“无念”、“无为”。

如果用识神,元神必退位;如果进入无为境界,让元神主事,人身体内的各种气自然会正常,自动运行,发挥健康人的作用。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因为胎儿和五六岁以下的婴儿,就是靠元神主事的,后来学了许多后天知识,习惯了用识神意念,于是每天不断地消耗脑电、脑功能、脑细胞,这是人衰老的重要原因,所以,练精补脑(又叫还精补脑)和养神、去杂念,就叫修内丹。

“性”又叫元神,“命”又叫精炁,“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情藏于脑,命藏于脐,它们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转化、补充。但是精炁(也是肾气、性感之气)是不能直接补元神、补脑的,精炁(肾气)一定要和心炁结合(心肾交)之后产生“和气”,才能补脑。“心气”是人的情绪、心情,只有开心、舒心、愉快、乐观时的气才能与肾气结合,而产生“和气”(也叫一气,“先天一气”)。

吕洞宾说:“先天一炁号虚无,运转能使骨不枯”,所以练功人的性情一般都会变得温和、愉快、慈悲、自在,因为心肾总是在交泰中,总是产生一片和气(和气生财,和气谦虚),所以老子说:“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但有规律可循。

古人至少在六千年以前,就懂得了人体“精神”和“性情”(心肾)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和发展的关系,这真了不起!古人为什么那么聪明、智慧,甚至“生而知之”?因为古人“述而不作”,凡是千古不灭的经典之作,无不是他们在功态修炼中的感发语言。

《金刚经》第七品上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差别之。”圣贤之人不是因为他书读得多、有学问、人品好,而是他经过了一个“无为法”阶段,大智者若愚。有时他像小孩子似的无知、无欲,“糊涂难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呼吸之间金丹大道炼化精气神,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