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孩子的身高,“以高为美”的标准给众多家长带来焦虑,一旦发现孩子比同龄人长得矮些就想通过各种途径快速增高。因此,生长激素成为香饽饽,不少生长激素类药品被包装成“长高神药”而备受青睐,那么,它到底能否达成长高愿望呢?
生长激素的确可以帮助矮小的孩子长高,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提高身高,生长激素并不是孩子的增高神药。
生长激素和生长激素类药物
生长激素是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促进骨骼、肌肉以及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刺激骨细胞代谢、骨关节软骨、骨骺软骨生长,从而拔高孩子的身高。一旦生长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则会导致生长迟缓、低血糖、甲状腺功能性不足、性器官发育不良等后果。
生长激素类药物也就是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由重组DNA技术获得的,通过皮下注射进入人体以补充生长激素。它主要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又可分为粉针剂、水针剂。短效生长激素每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至1小时注射,长效生长激素每周固定时间注射1次。
生长激素类药物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注射,具体用量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医院复诊,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身材矮小都可以用生长激素增高吗
一般来说,同时满足以下三点的孩子,需要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类药物来改善症状:
1.骨骺线未闭合。可通过局部拍X线片,检查骨骺线的情况,确定骨龄未闭合;
2.生长激素缺乏。可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10ng/ml则为阳性,提示生长激素缺乏;
3.生长发育迟缓。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一定范围内,即儿童的年生长速率<7厘米/年(3岁以下),<5厘米/年(3岁-青春期前),<6厘米/年(青春期)。
此外,生长激素的应用还需满足很多指征,如身材匀称,以排除基因导致的侏儒症;智力发育正常,以排除缺碘导致的呆小症;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等。另外,有肿瘤或者肿瘤高发风险的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等不适用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类药物的安全风险
药物的安全性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但凡涉及到激素用药,家长都会比较紧张。目前报道生长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糖代谢改变、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股骨头滑脱、诱发肿瘤的可能性、注射局部红肿或皮疹等。
虽然生长激素的不良反应很多,但不要紧张,全球超过50万患者多年来的安全数据监测结果显示:生长激素类药物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
事实上,临床上治疗使用的生长激素类药物,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在化学结构、药理和生理作用上基本一致。一些偶发的不良反应,大多在短期内或者停药后亦可缓解。在人体缺乏生长激素的情况下,应按需使用、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这样可将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卢晨,倪晓燕,秦建东,王兵,宋礼华.人生长激素的发展、应用与研究展望[J].生物学杂志,,37(05):-.
2.王春林,傅君芬,梁黎.改善矮小儿童成年身高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5(06):-.
3.李辉.身材矮小与生长激素规范使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4(10):-.
4.梁雁.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