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哈利波特》呢?
其中有一位备受广大读者喜欢的角色:莱姆斯·卢平,他是哈利波特的父亲詹姆波特和哈利教父小天狼星从小到大的死党。
在哈利的第三学年,卢平向哈利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黑魔法防御课教师。
第三学年开学伊始,哈利在去往霍格沃茨的火车上遭遇了摄魂怪的攻击,由于哈利不堪回首的过往使得他根本无力招架摄魂怪的侵蚀。
此时,衣衫褴褛的卢平教授出手救下了命悬一线的哈利,并送给了哈利波特一块巧克力:“吃掉它,你就觉得好多了。”
这是哈利与卢平的第一次见面,此后卢平对哈利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使得两人发展出了超越师生关系的友谊与信任。
但在一个月圆之夜,卢平教授竟变成了嗜血的狼人,如同疯了一般凶残地攻击哈利一行人。
原来,多年前卢平父亲的仇家,一个狼人,为了报复卢平一家咬伤了只有四岁的小卢平。
从此卢平也化身成为了狼人,在每个月圆之夜都会变身为无情嗜血的猛兽,丧失一切理智,无差别地攻击身边任何活物。
狼人的体质像是一道诅咒,无论卢平如何努力,也终究无法摆脱成为狼人的命运。
《哈利波特》的系列作者,英国作家J.K.罗琳曾在采访中说道:“卢平身上的狼人特质是对于那些带有污名的疾病的隐喻,比如HIV等,巫师的社会和人类的社会一样,处处充满着偏见。“
在心理学中,确实有一种心境障碍非常得符合J.K.罗琳在卢平身上埋藏的隐喻,那便是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
《哈利波特》中的卢平教授平日里性格沉稳,抑郁,有着超越常人的沉着与冷静,却在变成狼人之后残暴嗜血,几近疯狂,与双相情感障碍所造成的极端情绪交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双相患者与狼人都在所处的社会中面临着相似的境遇,总是受到他人的误解与排斥。
到底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呢?双相的患者和狼人又有着什么具体的共同点呢?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心境障碍,普遍的发病率在1-3%。
患者往往会周期性地经历抑郁与躁狂的状态,很多混合型的双相患者甚至会短时间内多次在强烈的抑郁与躁狂情绪中切换,前一秒生无可恋,转头就情绪高涨,易怒暴躁。
对于双相患者来说,着实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
单独的抑郁与躁狂已经可以对人的情绪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两者交替的出现更会将这种痛苦翻倍。
中国的说唱歌手:大傻,就饱受双相情感障碍的折磨。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与狼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有着相似的症状,更有着相似的境遇,让我们以狼人为例,深入的了解一下双相情感障碍吧。
在西方神话体系中的狼人,往往以吸血鬼宿敌的角色出现,他们拥有着高度遗传性的特质,狼人的后代由于血缘的传承,狼人体质会一直存留在家族之中。
而双相情感障碍也有着明显的遗传性特质,但与狼人不同,遗传因素会明显增高双相发病的风险,却并不意味着家族中有患双相障碍的直系亲属,其亲人就必然会患上双相。
而在《哈利波特》中,卢平教授的狼人体质并不遗传自父母,而是由于四岁那年被狼人咬伤,继承了他人的狼人体质。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中,后天患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除去遗传因素外,以下几点也会导致双相障碍的出现。
1.递质失衡:
我们体内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功能活动过低会导致抑郁的出现,而它们的功能活动过强则会导致躁狂的出现。
脑神经递质的失衡会导致上述激素状态的不平稳,最终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2.神经内分泌失调:
体内神经的内分泌失调也有可能引起双相情感障碍。
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GH(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功能有着明显的异常,其中HPA的异常最为明显。
异常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祸根。
3.后天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往往也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很多双相患者都有着应激反应的历史,同时,高社会压力,较差的家庭环境等等都会成为双相发病的因素。
传说中的狼人每个月都会变身,每到月圆之夜的那两三天,狼人就会丧失理智,撕扯掉原本人类的皮肤,成为嗜血的怪物,直到天亮再变回人类的状态。
而双相情感障碍也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且更为复杂。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和双相II型。
双相I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往往会经历连续一周的重度躁狂症状,表现为脾气暴躁,情绪高涨,易怒等,在躁狂症状前后,还会进入持续两周左右的重度抑郁,如此循环往复。
而双相II型的表现会稍有不同,患者并不会经历持续一周的重度躁狂,反而是三四天左右的轻度躁狂。轻度躁狂会导致怒点的降低,但也会使这个阶段的患者精力充沛,反应迅速等。在轻度躁狂的前后,II型双相患者也会经历两周左右的重度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有着周期发病的特点,很多双相患者会在一年内经历一到两个持续1到4个月不等的发病期。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较为随机的混合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在I型与II型间不停切换,且可能并不伴随着明显的周期性,从一个月到持续发病都可能出现。
与狼人相似,双相患者在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能够从事各种复杂的工作,但在发病时,尤其是重度躁狂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判断,与思考,就像心中的“狼人”登场,接手了身体的控制权。
众所周知,狼人的变身和满月脱不开关系,作为狼人的触发物,每当卢平见到满月之时都会化身为狼人,而双相情感障碍也会被触发物所激发。
每个双相患者的触发物都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失眠,饮酒等。
同时,情绪与心理因素也会成为双相的触发物,如压力,悲伤,愤怒等等。
在某些案例中,抑郁症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会产生过度亢奋,情绪高涨等轻度躁狂反应,这种由抗抑郁药物触发的双相也被称为假性双相。
《哈利波特》中的卢平教授会定期服用一种魔药,虽然不会阻止他化身狼人,却可以让他在变身后保持理智。
而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一部中,卢平教授忘记了按时服药,最终在月圆夜丧失理智,与挚友小天狼星和哈利波特大打出手,这也导致卢平丢掉了在霍格沃茨任教的工作。
现实生活中的双相情感障碍也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病情,虽说无法完全消除发病反应,但对于患病时情绪的缓解有着明显的效果。
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情感稳定剂是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基础药物,对于患者情绪的稳定有所助益。
情绪稳定剂需要服用2-3周才会起效,对于双相患者来说,在发病期前预先服药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奥氮平、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双相发病期的躁狂症有着很好的缓解效果。
在双相患者的抑郁阶段中,并不推荐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容易诱发躁狂的发作。
但如果抑郁的程度较为严重,则可以选择以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代表的SSRI类抗抑郁药物,或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为代表的NDRI类抗抑郁药物。
这两类抗抑郁药物不易诱发躁狂症状,对于双相患者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卢平教授有着过人的毅力,善良的心肠和出色的才能,但在他的狼人身份曝光之后,还是不得不丢掉他的工作,即使按时服药的他不会对人们造成什么威胁。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双相患者一样,他们在平静期与常人并无两样,却不得不因为双相的折磨而在社会中面对更多的阻碍。
《哈利波特》中的卢平教授虽是狼人,却一直珍惜且享受身为人类的时光,他把握住生命中能够利用的每一秒,最终成为了魔法世界首屈一指的法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收获了爱情。
卢平在平时特别爱吃巧克力,因为巧克力对犬科动物是致命的,每当卢平吃到巧克力时,他品尝到的不只是巧克力的味道,更是他平静期的安逸与人性的温暖。
希望每一位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都能好好地把握,珍惜自己平静期的生活,享受平静期的感觉,不要因为双相而影响到本该拥有的安逸。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巧克力”。
作者:赫智超
图片来源:《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截图
壹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