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医院神经外科梁勇、郭学军肿瘤团队在辽宁省首个术中核磁共振(3.0T)一体化手术室内、成功为一名胶质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此例手术是辽宁省首例在术中核磁共振影像辅助下的精准颅内手术。
该患者为左侧额叶功能区胶质瘤术后20个月,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个月、伴神志淡漠3天入院。入院后行头部MRI检查发现脑胶质瘤复发,累及功能区、引起患者出现肢体障碍症状加重及意识障碍。
术中神经外科梁勇、郭学军肿瘤团队迅速、精准地为患者切除复发的肿瘤。
随后,立即由术中影像科团队进行磁共振扫描,即刻判断并实时评估手术切除效果,即刻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切除,是否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了肿瘤、保护了神经功能等,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患者术后达到最佳的手术预期效果。目前患者在顺利康复中。
术前MRI影像与术中MRI影像对比
众所周知,在术中核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室启用之前,该类手术需要术后3天至1个月内进行核磁共振复查,确认切除肿瘤的范围来评判肿瘤是否切除满意或复发。现在术中磁共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凭主观经验指导手术过程、判断手术结果的现状,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极大地保障了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程度。
什么是术中核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室
术中核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室就是在手术室安装开放核磁共振成像设备,采用核磁共振介入原理,实施手术中所需的任意时间点的高质量及功能性成像,向手术医生提供手术过程中动态的、变化的实时信息。指导进一步手术,提供准确的术中实时影像,使术中“实时成像”成为可能,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实时更新的脑部“北斗”影像地图,对脑部肿瘤进行地毯式搜索,从而实现一网打尽、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术中在安全保护神经功能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切除病变,达到最佳延长患者生存质量的手术效果。
哪些手术需要在术中核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室完成
术中核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室在神经外科应用广泛,尤其是脑胶质瘤手术、巨大垂体瘤手术、脑血管搭桥手术、功能神经外科以及脑内定向穿刺活检手术等手术均可进行。
术中核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室有哪些优势
1.术中核磁共振提供的影像学信息超越了手术医生肉眼直视的范围,并可提供三维空间以方便手术。
2.核磁共振的影像可比CT更加敏感地分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完全切除。
3.手术中发生的解剖结构的位移可得到实时监测,防止损伤正常组织。
4.无需在术中转运患者,患者始终处于手术室最大洁净程度中心,无感染风险,最安全高效。
5.核磁共振本身具有对组织温度变化的可探察性,可用于热疗手术的监测。
6.可及时发现活检过程中出现的出血等情况的发生,及时矫正活检靶点坐标,可以在病变的不同部位进行活检,提高活检的成功率,核磁共振影像对判断病变尤其是肿瘤的边界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7.没有CT或造影带来的射线照射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