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前叶机能减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压力与焦虑如何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芥末
TUhjnbcbe - 2025/5/1 16:18:00
哪家医院能够治愈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

秦绍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我们这个实验是从年开始的,共有5人组成,我们叫压力小团队。整天坐在一起讨论怎么样能够在大学生被放进磁共振里边之后,把他吓得足够紧张,但是又不能违背伦理标准。

消愁

大家晚上好,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天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

大家可能经常听到关于大脑的这样一种说法,左半球是理性脑,右半球是感性脑。其实在我们的科学研究发现中,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大脑由亿个神经元通过时刻不停地信息交流,来支持我们日常的心理跟行为的活动,它是非常庞大复杂的一个系统。

一方面大脑非常智能,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大脑非常脆弱。比如说你可能会因为一些过度焦虑失去理智,不能够正常地工作。其实我的团队就是在试图去了解,在大脑里边这两者是怎么样相互作用的,还有这些相互作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视觉的信息、表情的信息输入到我们的大脑里,在海马旁回里面进行表征,形成我们能够感知到的高兴、愤怒或者是悲伤。

同时海马跟杏仁核这个非常小的核团,它们把信息整合起来之后,让我们能够知觉到我们看到的信息。有研究发现,当这个小区域因为工伤不小心损害之后,受伤人的情绪就变得喜怒无常了,他知觉不到别人的情绪,也知觉不到自己的情绪。

另外大脑还通过额叶、顶叶调控来支持我们去评估它知觉到的信息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去评估它对我们是否有利,然后进行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如果这样一个精细的交互过程发生了障碍,就会引起我们一系列的心理行为的问题。

大家都听说过焦虑症、抑郁症,这些可能就是大脑里有些相关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引起的。还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比如说经历了重大的地震之后经常会做恶梦。另外在儿童期经历了一些情绪障碍或者情绪相关的事件之后,会引起各方面的一些情绪问题。

压力与焦虑如何影响大脑功能?

究竟要怎样去研究焦虑和压力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呢?我们可以借鉴动物模型。把一只小白鼠放在笼子里,然后神经科学家就不断地给它电刺激,只要听到一个声音就给它一个电刺激。重复很多次之后,只要出现那个声音,即便是没有电刺激,小白鼠也会吓得僵直,然后尖叫。

还有一些科学家做得更绝了,他把一只狐狸或者一只猫放在小白鼠的旁边,让它们一起生活。然后把小白鼠的头颅打开,记录一些神经信号。并且有些科学家会把白鼠的脑袋取下来,把它切片,然后看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一系列的长达几十年的研究,我们现在发现,不光是在动物脑子里边,在人脑里边也有这样的两个系统。

一个是面对焦虑和压力的时候非常快速的一个反应系统。比如说我们的心跳会一下子加快了,我们瞳孔放大,我们的手心会出汗。这样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有利于我们做出fight-or-flight这样一个非常快的反应。

但另一方面我们大脑也有一个相对缓慢的系统,我们叫作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这个系统会分泌一种叫压力激素皮质醇,在肾脏分泌了之后,它会回到我们的大脑里面进行调节,然后把我们紧张的情绪拉回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了解这些对我们后续的科学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于人类,我们不可能像研究小白鼠一样去做实验,那么人类大脑的研究我们怎么样去做呢?我们了采用磁共振,是较新的一种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是无创无害的。我们把志愿者,大多数是大学生,把他们放在磁共振里边,然后设置一个幽闭的环境。

有些人就说拿一条蛇来放在被试者面前,但是我们能在磁共振里边这样做吗?国际上似乎有人做过,但做起来难度非常大,伦理委员会也不会批准。我们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放恐怖影片的同时,给一个不可预知的电刺激。

另外我们找的被试者是女性的大学生,这些被试者来了之后,我们要筛选出没有看恐怖片习惯的这些人,因为有看恐怖片习惯的那些人加入进来会是一个很混淆的工作。

当初这个实验是在荷兰做的,这个影片限级非常地高,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禁播的。我们同事是去当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电影的博物馆里,把光盘借出来拷贝了一段,然后选择性地来做实验,同时我们监测大脑里一系列的变化,以及瞳孔、心率,还有体内的皮质醇。

在我们这个实验里边,关键的是被试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电刺激,他也不知道电刺激会是多大的强度。我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小短片。

因为你们都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这是伦理上的需要,所以我就不播放后边更为恐怖的那一段了。

在磁共振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压力状态下,大脑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跟正常人的状态相比,他的大脑会非常兴奋,这两种状态差别是非常大的。

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比较,另外可以发现在情绪网络相关的这些脑区之间非常强烈的连接。

我们也知道,在我们紧张焦虑的时候,大脑转入了一个高度兴奋的状态,要进行一个fight-or-flight的反应。

但是即便在这个紧张焦虑的情绪消失了之后,它还是会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心理行为。所以我们之后又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我们让受试者在磁共振里面观看完短片之后,马上就给他一些面部表情。

这个面部表情有三种,从中性变成负性,从中性变成高兴,或者变成恐惧。

其实在正常条件下,我们的大脑去解读愤怒、恐惧这两种消极情绪的时候,跟解读快乐积极情绪的时候差别非常大。

正常状态下大脑情绪感知

但是我们在紧张焦虑的时候,大脑就会当作同等的信息来解读。

压力/焦虑状态下大脑情绪感知

就是说很可能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当你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时候,一些微表情或者表情背后的一些信息你没有办法很好地捕捉到,它的特异性降低了。

另外我们还发现,杏仁核这个脑区跟其他的一些情绪加工相关的区域都连接得非常非常紧。这个预示着什么呢?在高度紧张焦虑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绷得会特别紧张,这会导致很多情绪过敏化的反应,很可能一些很小的事情就会导致冲突、易怒。

另外神经绷得太紧的话,你的情绪的敏感性就增强了,但是处理需要快速反应的信息的能力,就是非常复杂,但又要全神贯注、精细周全地考虑的这些功能受损了。大脑总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些资源去优先处理情绪相关的信息了,高级的周密计算的这些功能就会受到暂时性的损伤。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有非常多的这种体验,适度焦虑的状态其实是有利于我们去提高前额叶的功能,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如果我们处于安稳的舒适区,或者不去倾向于适度地挑战的话,很可能就碌碌无为。但是如果过度地焦虑,你的前额叶功能是会受到损害的,甚至会引起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上的损害。

另外我们的研究其实也预示着,如果我们想要做出一个周全周密的计划,我们就要避开高度紧张焦虑的时候,你在那时候做出来的计划很有可能会考虑不周全,或者导致偏差。

另外还跟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的科学家、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她花了五六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在司法系统里面的“目击者证词效应”。

比如说一个美国枪击案发生了,法庭上有证人来指认谁是枪手,在指认的时候,其实大家可能没有想到,这些信息很可能会有错误。有偏差的几率达到30%以上。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在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你处理的信息偏差了,记忆的信息也就偏差了。

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还是看非常恐怖的影片,在看完恐怖影片后呈现一系列的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甚至有点正性色彩的图片。

比如说这样的图片有来张,我们快速地每5秒钟给他看一张图片,然后让他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压力与焦虑如何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