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静兰医院
经历怎么又是他?那位“将*肚”慢慢挪进了门诊。
王某,男,38岁,1年前因头痛、视力下降、看东西时出现重影现象(复视)就诊,经头颅核磁检查,确诊为垂体无功能大腺瘤,随即进行了开颅垂体瘤切除手术。术后头痛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术后服用醋酸泼尼松2周后停药。半年前患者因时常容易感冒、怕冷、记忆力下降、性欲减退、乏力、精神不振、腹围渐增大,遂来内分泌门诊检查。
当时我在心中暗想,这一定是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导致的吧。遂行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节律、性激素六项检查,果然甲状腺功能各指标(T3↓、FT3↓、T4↓、FT4↓、TSH↓)均降低、皮质醇丧失原有节律且数值偏低、睾酮水平较低,于是诊断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补充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雄激素后,患者上述的大多数症状奇迹般的不见了。多次复查结果显示多种激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
已经把缺乏的激素都补上了,然而他还是经常感觉到有些乏力、记忆力下降和容易疲劳、情绪低落。虽然吃的不多,但肚子里油水满满,十足一个“将*肚”。原本,人在这个年龄,该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可他就是感觉精神不振,整日昏昏欲睡,感觉自己真的是一下子就“变老了”。带着一脸的苦闷和愁绪,患者再次到了我院内分泌科想要看个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呢?
入科后我们针对患者的垂体前叶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行ITT激发试验(胰岛素低血糖激发试验)同时监测5个点的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全面检查后,发现患者生长激素高峰值3.12ug/L(远远小于10ug/L),明显低于正常人。啊,原来是生长激素缺乏啊!于是告诉患者:以上症状可能和生长激素缺乏有较大关系。王先生满脸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生长激素不是用来长个子的吗?我现在还需要生长激素吗?”
经过每晚皮下注射0.6国际单位的生长激素治疗1月之后复诊时,患者的上述症状已明显改善,3个月后他已经像变了个人似的:原先的那个萎靡不振的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精神焕发的小伙子,“将*肚”也不翼而飞了。
体会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重要的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其生物效应较为复杂,具有促进生长、代谢、刺激造血及免疫调节等作用。GH在幼年,可促进生长和调节代谢,有促进青少年的身高增长的作用;然而在成年,主要作用是调节物质代谢以及维持能量平衡。长期缺乏会引起肌肉质量减少、肌力下降,内分泌和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心血管事件增加,从而使患者出现乏力、“虚”胖、腹部脂肪堆积、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
对于一个曾经罹患垂体瘤、有下丘脑手术史或有放疗病史的患者,如果在病程中出现腹部脂肪堆积、全身乏力、记忆力下降和情绪低落等症状和体征时,需要怀疑生长激素缺乏的可能性。由于其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不特异性,往往难以一下子就联想到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才是其背后的真正“元凶”。及时行激发试验,并给以适量的生长激素治疗,就可纠正上述症状。点评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往往需要和一堆盘根错节的激素打交道,表面上看,不免让人头昏脑涨,摸不着头绪,其实静下心来理理思路,找到线头,往往是可以顺利解开这个看似没有章法的线团。所以内分泌疾病只要诊断有思路,治疗就有出路,因此平时必须掌握好激素及激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具备这个基本功是做一个合格内分泌科医生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罹患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成年患者,其各种垂体功能相关的激素都会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如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和抗利尿激素),但往往唯独忽视了生长激素的补充。然而GH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成年人缺乏生长激素有些临床特征,就和上面说的那位患者一样,身上少肌肉,多肥肉,肚子尤其大;骨密度下降,容易骨折;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经常情绪低落,有孤独感。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应该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