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兰道》蕴藏的秘密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年轻人不要老熬夜”;为当代青年成长减压,他提出“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体察到青年成长路上面临的不易,他要求解决好青年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情真意切的叮嘱,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广大青年感受到家人一般的温暖。主席的提醒,让我想到青年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观看经典电影大卫.林奇的作品《穆赫兰道》,发现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心理奥秘。
正像很多人指出的,影片前3/4的情节其实是一个梦境,而我没有想到有人能在情绪和氛围上如此精准地把梦魇以影像展现出来,事实上,《穆赫兰道》不仅仅只有影片呈现给我们的这么简单,它还蕴藏着梦、睡眠与健康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并且和生理、心理学有着密切联系。
在影片中,大卫·林奇故意模糊了梦境和现实的界限,反转了形式与内容的必然吻合(比如将梦境描绘得殊为真实,现实则如梦一般微碎难解),以此制造出了一种认知困境。想必大卫.林奇导演是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深有感悟,否则不可能构思出这样一个噩梦来。
影片让我对梦与睡眠产生了好奇,通过弗洛伊德对梦解析的公式、仿同作用的解读再引发到健康的层面。从影片中到现实,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一天的睡眠中,多多少少有做梦,都说日有所想夜有所梦,那么梦与睡眠和健康的关系是如何的呢?
关键词:《穆赫兰道》、梦、睡眠、健康。
《穆赫兰道》3/4的影片是在梦境中,那么《穆赫兰道》就和梦就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本文要来阐述梦,梦的定义,好梦、噩梦,那么有梦就有睡眠,因为梦是在睡眠中产生,到底梦和睡眠之间的秘密关系是如何?其次睡眠和我们的身心健康又密不可分,所以本文也要论述睡眠与健康的联系,进而总结发现梦,睡眠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我们人每一天都要维持6—8小时的睡眠,因睡眠可以维持我们的健康,然而有睡眠就少不了梦境。梦是《穆赫兰道》的大部分影片,是本文的引火线,梦对于我来说是神奇的,因为感觉梦是算命先生。噩梦是生活即将发生坏事的征兆,而一个好梦便像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仅如此,做了噩梦心醒来,深感身体不舒服,这是噩梦对健康有危险的征兆吧!
梦境第十幕:女尸(分析)
Diane最深的恐惧终于出现在梦中了!那所公寓的确就是现实中Diane所住的公寓,而那具腐尸——黑色的睡衣,一头披肩黑色卷发——那真是现实中的Camilla的样子!这其实是Diane想象出来的Camilla死亡的样子。而在梦里,她的死与Diane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Camilla已经被Diane杀死了!”Diane的这个意识投射成了这段梦境(02)。
梦境第十三幕:寂静剧(分析)
这个噩梦快要结束了!
而剧场演出的主题是揭露幻象,这恰好对应着:梦境是虚幻的,残酷的现实即将来临。因此意识到这点的Betty(Diane)不停地抽搐。同时,代表着现实中Diane罪行的蓝盒子也出现了,一切变得越来越“真实”。“寂静”剧场由于它演出主题的特殊性而出现在了这个梦临近结尾之处,成了梦境与现实的结合点(02)。
从这些材料已能够显示出,不管梦有多么复杂,大多数均可以理解为愿望的实现,甚至其内容往往是无须掩饰便可看出的。它们大多是简短的梦,与那些令释梦者需要特别费脑筋研究的复杂梦形成鲜明对照。梦境是维持人体心理稳态的重要手段。
现在仅仅利用很显而易见的话,我们就已能够简单地得出梦里所隐藏的真谛。的确,格言智笺中对梦不乏讽刺,正像科学家们“梦有如气泡一般”的看法,但以口语来说,梦实在是十分美妙的“愿望的实现”,当我们一旦发现事实出乎意料而兴奋时,我们不也是情不自禁地叹道“就是在我最荒唐的梦中,我也不敢这样想”吗?
弗洛伊德认为,梦中所见的人物和情景是梦的显象内容,暗藏其中的意义就是梦的隐义。梦的显象只是一些伪装,唯有通过精神分析才能揭示其真情,展露其隐义。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是把个体意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
本我以“快乐原则”追求直接性欲的满足;自我以“现实原则”为指导,但它受制于本我的意志;超我即“道德化的自我”,它以“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达到自我理想的实现。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无意识的性欲,即“力比多”,人的一切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
人的根本欲望受到自我、超我层面上的道德、社会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限制、压抑深藏于潜意识之中。这也是精神疾病的根源。人在睡眠时由于超我监督的松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乘机混进意识中就成为梦。成年人的梦经过各种伪装,变得神奇不测,因此,梦的出现总是歪曲的,很少与现实相同,虽然如此,但它是欲望的满足(01)。
梦是人的意识深层活动的最关键环节,梦的释义是了解人的潜意识的重要途径。这是弗洛伊德对梦进行研究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发现。
现在来看看梦的定义,梦是睡眠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功能活动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一种无意想象活动。梦境是大脑在睡眠的快速动眼期达到非常活跃形成的。心理动力学派论梦是一种象征,是潜意识愿望的实现。它是被压抑愿望变形的满足,也是对日间意识活动的调节和补偿。梦境的素材来源于日间意识活动的残迹;睡眠时来自躯体内外的各种感知刺激和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情感和意念,尤其是早期童年的经验再现(05)。
梦与创造性思维梦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05)。人在睡眠时无外界干扰、联想又特别活跃,不受常规思维约束,故而易在梦中豁然开朗。生理学家罗埃维设计用于发现迷走物质的双蛙心连续灌流实验;瑞士日内瓦大学对60名数学家的调查中,显示51人承认许多疑难问题曾在梦中得到解答;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各元素的排序。
梦是在睡眠中产生,那么睡眠生理关系如何?睡眠又有什么生理意义?首先睡眠是有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它的特点为不受主观意志控制的运动、以卧姿为主、对刺激的反应减弱、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是可逆的。
睡眠周期又分为非快速动眼期(NREM:non-rapideyemovement)和快速动眼期。非快速动眼期有①浅睡期(N1):完全清醒—睡眠,0.5-7分钟,似睡非睡的假寐状态,肌肉痉挛(受惊吓的表现);②中度睡眠期(N2):进入真正的睡眠,对外界刺激反应消失,眼球活动停止,体温下降,呼吸有规律,但仍容易被唤醒;③深睡期(N3):人没有动眼和肌肉活动,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的话,往往在最初的几分钟内难以自如活动;④快速动眼期(REM:rapideyemovement)眼球快速运动,脑组织活动增加,心率、血压和呼吸变得不规律。此时被唤醒,被试者80%报告其在做梦(05)。
N1-N2-N3-N2-REM,每晚循环4-5次,第一次持续90分钟,第二到四次每次持续-分钟。何时睡眠由生物钟决定,生物钟由褪黑色素调节,光照可以影响褪黑色素的合成,所以其在夜间分泌。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进行过很多实验,证实褪黑素和松果体有助控制睡眠循环,体内褪黑素丰富者能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睡眠中觉醒次数明显减少,浅睡阶段短,深睡阶段延长,次日早晨唤醒阈值下降,此外还具有有较强的调整时差功能。延缓衰老:机体内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时可能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衰老有着密切的联系。褪黑激素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和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结构、防止DNA损伤、降低体内过氧化物的含量。防治肿瘤,褪黑素也有副作用:或致内分泌紊乱。
睡眠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并且是必须做的,如果一天不睡觉会如何呢?24小时不睡觉后,这时你会发现很多奇怪的事,因为你会处于亢奋状态,看东西都觉得有趣,几乎任何东西都能把人逗乐(06)。
其实是因为你的大脑的边缘系统受到刺激,正通过增加多巴胺水平来试图补偿睡眠不足,而多巴胺能够传递开心及兴奋的信息。然而,当被剥夺睡眠的时间超过这一点之后,所有的快乐感将会逐渐消失。人的记忆力开始减弱,反应时间增加,而别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喝醉了。因此每天有理想的睡眠是如此重要,那么理想睡眠是怎么样的呢?它包括两个维度: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睡眠时间:成年人6-8小时不等。睡眠深度:REM,N2,N3,特别是N3的持续时间是衡量睡眠好坏的重要指标。而人的睡眠时长达到8小时后,继续睡觉会越睡越累也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快速运转整理潜意识内容,而你也在一直做梦’(04)。
睡眠还有重要的生理与心理意义。维护机体机能口改善健康,促进长寿口适应生存口改善记忆:促进学习(注意力集中、消除疲劳、恢复和保持体力记忆力增强)、抹除恐惧记忆修复大脑神经细胞,减低偏见,促进社会交往口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NREM期间,脑垂体前叶更多地分泌生长素、催乳素和*体生成素(在青春期),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成年人:促进血细胞、脑神经等细胞和组织的快速修复再生(05)。
如此可见睡眠和梦息息相关,并有重要生理心理作用。既然睡眠和健康密不可分,所以说呀,梦与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剥夺了REM睡眠,个体的记忆能力便明显受损,若剥夺的是NREM睡眠,则对记忆能力影响不大。有两个因素影响REM睡眠后的记忆:
A.新获得的材料的重要性,越重要,越会在梦境中加以编组
B.睡眠是否被打扰,若有干扰,注意便会转向外界,会妨碍记忆的储存
过程。一些研究也指出:人类智能的高低也与有梦的REM睡眠量成正比。
梦与创造性思维梦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在睡眠时无外界干扰、联想又特别活跃,不受常规思维约束,故而易在梦中豁然开朗。诗人在梦境中吟得佳句,艺术家从梦中获得灵感,科学家在梦中得到启迪。比如,瑞士日内瓦大学对60名数学家的调查中,显示51人承认许多疑难问题曾在梦中得到解答;生理学家罗埃维设计用于发现迷走物质的双蛙心连续灌流实验;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各元素的排序。许多疑难问题曾在梦中得到解答。对卓有成效的学者的调查中发现,70%的学者认为自己的成果曾在梦中受到启发。
梦与健康,梦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一生中有10%的时间是在梦中,梦对人是有益的。梦是睡眠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大脑功能活动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一种无意想象活动。对梦境的回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醒来时的时间、个体的警醒程度、人格特征、心理与身体状态、生活节奏与环境、梦境的性质和长度等。梦有助于调剂人的心理平衡佛洛依德认为:梦,起到了“安全阀门”的作用。人的许多本能欲望、情感和意念,由于与人的理性、良知相违背,于是被压抑在潜意识里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本能冲动如果不通过梦的方式得到发泄,就可能转换成为精神或躯体形式的疾病,做梦也有助于减少应激反应(05)。
梦是健康的表现医生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人脑中并不像过去设想的那样存在着一个“睡梦中心”,梦是人脑中主管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某一个中心点受到损害,就形成梦,或形成一种残缺不全的梦,如梦中人物只有语言而没有图像(04)。
做“白日梦”有利身心人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带有幻想情节的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叫“白日梦”,也称“遐思”。从心理学观点来说,做“白日梦”是一种有效的松弛心理神经的方法。研究人体心理卫生的专家们称,虽然目前尚未搞清楚“白日梦”对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确切机制,但可以肯定,这种大脑活动对免疫系统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白日梦”能让大脑的左侧从语言活动中解脱并处于休息状态,让右脑充分发挥其直观时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善于语言思维和用右手劳动者的疲劳得以消除。
恶梦是疾病的预报梦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潜意识心理反应,梦虽然荒诞无稽,但有些往往透露出身体健康状况的蛛丝马迹,所以中国古代就盛传着一说。心理学家认为,梦好像是一台仪表,它对一些尚不为自己所知的身体变化会有所反应。譬如,有些肝炎病人在发病前几天会出现令人焦躁、恐惧的梦境,有的病人诉说在梦中感到右肋部损伤等。
梦是心理冲突的显现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在其著作《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说:“梦中会出现欲望、情绪等各种感受,虽然这些都是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你,不能说梦中出现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质所在。很多的时候理性需求与感受类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他们并存在你的意识中,并相互争斗伴随你的一生。这些需求之间的冲突可能使你无所适从,而导致心理障碍。但是,假如你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自我功能而很好的协调这些冲突,他们反而会使你获得更好的成长。其实这也就是很多人接受释梦、催眠等技术手段进行心理治疗获得个人成长的主要目的之一(04)。
无梦的睡眠将导致人的心身出现异常。实验证明,如果对REM睡眠进行选择性的剥夺连续数天后,可导致人:①自主神经系统机能减弱、注意力不集中、焦虑不安、紧张易怒、幻觉、错觉、记忆与定向障碍等②血压、脉搏、体温和皮肤的电生理反应上升(05)。
梦有时可称为疾病的“信号”。①无梦,大脑在快速动眼期为最活跃,是梦的形成,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快速动眼期无法形成梦的时候,那么意味着大脑调节中心受一定的损害,无法形成梦境②噩梦不断:大脑皮层的细胞抑制性将占优势的时候,疾病微弱的变化,都会导致你的各个器官有非常敏感的反馈,这种反馈会在其它刺激减弱的情况下快速去刺激你的大脑皮层的某些兴奋区域来构成梦境,身体虚弱或有患病的征兆,可能是身体的某一器官发生不适的刺激,所以产生的征兆,所以如果经常做噩梦时,要对自己的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可以去做相关的检查。
在疾病的早期,疾病的疼痛及不适刺激较轻微,日间大脑皮层受外界强刺激干扰,无法感知体内的细微变化。而在梦中,大脑皮层细胞抑制性占优势的情况下,疾病的微弱刺激强度相对变大,使皮层的某些区域细胞兴奋而构成梦境。
从《穆赫兰道》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的睡眠尽量保持一天6-8小时,当然有些人一天可能睡5个小时就精神充足,当然睡眠也是因人而异,梦可以帮我们去舒缓一些情绪和心理上的反应等,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人体信号的反馈的机制。当连续睡不好,经常做噩梦时,这可能是身体不适或一些临床征兆,要去做一定的检查。
参考文献
观看电影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