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前叶机能减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垂体or锤体
TUhjnbcbe - 2021/3/13 18:54:00

说起头部不适,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高血压”!其实不然,垂体疾病患者也常常会因“头部不适、视力视野出现障碍或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后,面对“垂体××”诊断一脸茫然:垂体在哪?又有何作用呢?接下来,请由小编带您跟随杨晓晖主任医师一起走进“垂体”!

1

1垂体是什么

相信很多病友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垂体是什么?是会下垂的东西吗?

还别说,长得还真像它的名字,有点下垂,就像科幻电影里的雷神之锤一样。在电影里,如果雷神的锤子被破坏掉了,那么他将无法战斗。无独有偶,人的垂体如果发生病变,身体也会垮掉。

垂体(hypophysis)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活动。

通俗地来讲,在全身所有器官中,垂体位高权重,官至“丞相”。垂体日理万机,负责指挥全身许多器官的运转。

1

2垂体的发生和发育

垂体包括腺垂体(Adenohypophysis)和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两部分,二者的发生和发育被认为是机体其他器官发育的启动密码[1]。

传统的胚胎学认为垂体是由外胚层分化而来,腺垂体来自于原始颊腔(口凹)的憩室,即拉克氏囊,而神经垂体为下丘脑向下的直接延伸。目前这些观点的部分内容受到质疑。

拉克氏囊可能起于口凹附近,但与口凹不相连,并形成于胚胎的第4周,然后逐步上升,第6周与间脑腹侧的憩室(即发育中的神经垂体)接触并融合,此后拉克氏囊的远侧部逐渐闭锁,以颅咽管的形式或在鼻咽部或蝶窦内以异位垂体组织巢的形式持续存在。

神经垂体可能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由神经嵴腹侧分化而来,第7、8周时,腺垂体包绕其后方充质细胞逐渐分化为包裹垂体的薄层组织膜,即垂体囊。同鞍底骨膜及鞍隔发生粘着,但粘着性不强,容易被分离[2-3]。

1

3垂体的大小和位置

垂体虽然“位高权重”,但它却身材矮小,大小犹如“豌豆”,成年男性平均重0.44g,女性平均重0.47g,多次生育者,垂体重量呈进行性增加。而40岁以后垂体重量呈进行性下降,70岁后可下降20%[4]。

作为“丞相”,那么势必要“派重兵”保护。

垂体位于大脑底部、鼻部后方,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坐落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可谓层层把守,坚不可破。

1

4垂体的分类及功能

首先,垂体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其中,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

神经垂体是脑垂体的一部分,包括正中隆起、漏斗柄和后叶三个部分,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并含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赫令小体和垂体细胞是其特征性结构。

其主要作用为贮存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这两种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脑基底部靠近视丘下部的樱桃状的一个器官,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

其主要作用为可分泌多种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催乳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和*体生成素)。

1

5垂体激素的作用概要

(1)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

(2)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加压素,减少肾脏排尿量,升高血压。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4)催乳素: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5)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合成;

(6)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

(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8)卵泡刺激素: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产生卵子;

(9)*体生成素: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丸酮,女子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帮助排卵。

1

6垂体的“领导”

垂体虽然如此神通广大,居万人之上,可毕竟在一人之下。

它要接受下丘脑的领导,不可“为所欲为”。

此外,身为“丞相”,体察“民情”必不可少。

它要接受靶器官的反馈,随时感知体内激素变化,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激素水平,下达正确指令。

比如: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当T3、T4水平过高时,可分别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TRH、TSH。

此外,垂体虽然“权利重大”,同时也意味着“责任重大”,垂体的失职会导致形形色色的疾病的发生,期待下次与您一起走进“常见的垂体疾病”!

参考文献:

[1]Scully,K.M.PituitaryDevelopment:RegulatoryCodesinMammalianOrganogenesis[J].,():-.

[2]DavisSW,CastinettiF,CarvalhoLR,etal.Molecularmechanismsofpituitaryorganogenesis:Insearchofnovelregulatorygenes[J].MolecularCellularEndocrinology,,(1):4-19.

[3]MehtaA,DattaniMT.Developmentaldisordersofthehypothalamusandpituitaryglandassociatedwithcongenitalhypopituitarism[J].BestPracticeResearch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22(1):-.

[4]石长青,安铁洙,谭建华.哺乳动物脑垂体研究进展[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5(3):14-19.DOI:10./j.issn.-..03..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垂体or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