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垂体腺瘤诊疗中心:
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神经外科垂体腺瘤诊疗中心自年6月至年5月,完成了一项“替莫唑胺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垂体腺癌的临床研究”,共入组39例病人,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达61.5%(图:本组26号病例:巨大难治性垂体无功能腺瘤,A治疗前;B6程替莫唑胺+1程放疗后;C12程替莫唑胺后)。为了进一步探讨替莫唑胺对各型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并明确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作用,同时寻找疗效评价指标及垂体腺瘤侵袭进展的可能的机制,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拟开展“临床替莫唑胺单药或联合放疗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垂体腺癌的多中心研究”。目前开放招募全国垂体腺瘤治疗中心。
欢迎有志于难治性垂体腺瘤诊疗研究的诊疗中心加入,启动会将于年11月27-30日举行。
研究/中心入选条件:1.优秀的垂体腺瘤多科协作诊疗中心;2.具有一定影响力,收治难治性垂体腺瘤病人15例/年;3.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基础,具备良好的临床研究团队;4.具有良好的协作和探索精神。联系人:
医院
代从新
医院
刘小海
神外资讯经主办方授权发布本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NEWVISION
FORBETTERHEALTH
新视界惠健康
垂体位于鞍隔下方,中颅窝底蝶鞍内,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成人垂体大小约1cmx1cmx0.5cm,重约0.5g-0.6g,和指甲盖大小差不多。别看它小,它可是身体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垂体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
针对垂体的磁共振检查,主要优势在于形态学上,可以发现3-5mm大小的病灶,以及形态、位置、内部结构等。
MRI扫描摆位
●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先进;
●使用奥泰头颈线圈,头顶部向线圈内,左右居中,同时采用海绵垫固定头部;
●定位中心位于眉间或鼻根;
●患者膝后可放置软垫,提升患者舒适度;
●如遇低龄幼小患者,需额外固定颈背部,确保成像效果。
垂体MRI扫描通常采用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必要时可加横断位成像。
FOV:18-20cm
间隔:≤层厚x10%
层厚:≤3mm
矩阵:≥x
※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小FOV成像。
采用快速三维定位图像,检查患者头部位置是否合适,是否位于线圈中心。观察图像信号与线圈是否匹配良好。
▲奥泰医疗1.5TMRI垂体扫描图像
常规平扫
冠状位T1扫描:
●在横断位定位像调整FOV旋转角度;
●在矢状位定位像,垂直于垂体窝底的直线作为扫描基线;
●扫描平面与垂体柄平行,扫描范围从蝶鞍前缘到蝶鞍后缘;
●T2-FS序列复制T1定位线,并增加前后饱和带。
矢状位T1扫描:
●在横断位定位像调整FOV旋转角度;
●在冠状位定位像,大脑纵裂的平行线作为扫描基线;
●扫描平面与长轴平行,扫描范围从一侧海绵窦到另一侧海绵窦。
横断位T2扫描:
●在矢状位定位像,经前联合和后联合的连线或胼胝体膝部下缘和压部下缘的连线作为扫描基线;
●在冠状位定位像,双侧颞叶底部连线作为扫描基线。
●扫描范围从后颅窝底到颅顶。
※可添加饱和带技术,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增强扫描
矢状位T1WI扫描:
●在冠状位定位像,平行于中线;
●在矢状位定位像,调整FOV前后及上下位置。
冠状位T2WI扫描:
●使用较长回波链,TR>可获得更好的对比度;
●支持脂肪抑制技术。
※可采用高分辨率扫描,以提高垂体细节显示效果。
动态增强
冠状位T1扫描:
●复制冠状位定位线,与标准图像对位;
●扫描层数≤5层,加快扫描速度;
●扫描时间≤30秒。
※饱和带技术会增加扫描时间,因此进行动态增强时不建议添加。
▲奥泰医疗1.5TMRI垂体扫描图像
磁共振垂体扫描序列推荐
常规平扫:
SagT1FSE
CorT1FSE
CorT2-FS
增强扫描:
SagT1+C
CorT1+C
动态增强:
DynamicT1+C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平扫
垂体前叶:在T1WI和T2WI上是等信号的;
垂体后叶: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低信号(T1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不受影响);
增强
可观察到增强剂从垂体柄流入腺体,逐渐渗入腺体周边,且垂体组织明显均一强化,不能区分前、后叶。
▲奥泰医疗1.5TMRI垂体扫描图像
由于垂体结构微小,在进行MRI成像时,一方面要求薄层,一方面又要求分辨率高,因此信噪比相对较低。此时可通过增加采集次数用以弥补信噪比不足,相应的成像时间增加,可通过减少层数,缩短TR用以控制成像时间。
更多奥泰临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