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奶少,每天要加2-3次奶粉,约-毫升,怎么追奶?
照理说,一个还在月子里的妈妈,奶粉加的也不多,那这个追奶应该是不难的。但是妈妈却告诉我:第一胎的时候试过很多的方法:催乳、吃中药等都不见效,而且还因为奶阵少,被判定“先天泌乳素低”。我问她:先天泌乳素低?是抽血检验的结果么?妈妈说:不是的,他们就看到奶阵少,就说我泌乳素低了。我不得不一声叹息,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妈妈来追奶,我们都一定能帮到她。但是,千万不要在“没能追上来”的时候,为了推责任就给妈妈贴上这样的标签。你看这位妈妈,在第一胎的时候被贴的“先天不足“的标签,到第二胎的时候还没能撕掉。那这位妈妈有没有可能真的泌乳素低呢?就算真的有,医院抽血检验了之后才知道的,而不是一个人挤挤奶就能下定论的。(正常哺乳期妈妈不同阶段的泌乳素水平)泌乳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这位妈妈还在月子里,我建议她尽早开始追奶,是因为月子里泌乳素水平相对后期更高,对于宝宝的吸吮刺激也更敏感。通俗易懂的说:这就像热恋的时候,男朋友看你一眼,你就能小鹿乱撞,心跳加快。再过段时间,他就算抱着你,你也没什么感觉了。为什么呢?因为激素水平降低了。泌乳素和催产素宝宝每一次的吸吮,刺激到妈妈乳头和乳晕的末梢神经,会帮助妈妈分泌出更多的泌乳素和催产素。泌乳素帮助产奶,而催产素帮助乳腺收缩产生奶阵喷出乳汁。移出决定了产量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乳汁的移出,当乳汁没有得到有效的移出的时候,乳汁中的泌乳抑制因子会增加,从而减慢乳汁的生产速度。但是从这位妈妈的描述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她这一胎怎么做,而是跟她回顾一下,第一胎她是怎么做的。我问妈妈:你第一胎催乳做了几次呢?妈妈说:第一胎就做了一次,在医院做的,特别疼就放弃了。首先我夸了妈妈的聪明,知道疼不对劲,及时止损。很多妈妈被催乳按摩很疼,认为这是为了孩子的付出,而没有察觉到这样疼是不对的。医院这样疼痛的按摩下去,可能会损伤乳腺,甚至发生乳腺炎或者化脓。第二,我们来看看,催乳的本质是什么?催乳的本质是手挤奶,用手把乳汁从乳房里移出去,这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移出决定产量”。而妈妈一次性的挤奶作用是很小的。更重要的是频繁的多次的移出。所以,我往往会建议妈妈用吸奶器或者宝宝吸吮来移出,如果真的依靠他人手动排奶,也必须选择不疼的。所以,妈妈说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时候可以和妈妈了解细节。看看妈妈说的“试了很多方法“,是什么方法,怎么试的。然后说到吃中药,妈妈吃中药,无非是吃一些通乳的药,通草之类的。即使确实有一些草药是可以刺激奶量增加的,但如果妈妈的移出不增加,喝进去的药也是起不到作用的。关键还是在于多次频繁的移出。关于信心妈妈告诉我,由于第一胎的“失败经历“,现在自己也没有信心了,家里人也让她混合喂养,觉得追奶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妈妈也问我,找我们咨询是不是能保证效果。其实几乎每一个来咨询母乳喂养的妈妈都会问我们:保证效果吗?包好吗?当我们问出这一句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妈妈在问:你能为我的母乳喂养结果负责吗?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看病的时候吗?我们会不会问医生,这个病你包好吗?会不会因为医生说不包好,就不看了?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吗?我们会问老师,我的孩子一定能上吗?上不了就不上学吗?不会的。所以,在我们这样问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动力。是不是一定要有人告诉你,她为你喂奶的结果负责,你才愿意为自己,为孩子尝试?判断对方是否可以协助你更好的母乳喂养的方式,是听对方告诉你的逻辑。就像前面说的喝中药,催乳,它的原理是什么?这个原理有科学依据吗?你思考了以后,认为对方告诉你的方法是讲得通的吗?所以,这位妈妈的情况,看上去是用错了追奶的方法,其实更深层要探究的是,她是否是缺乏追奶的动力,缺乏家人的支持。为什么母乳喂养不能包好?这位妈妈的情况,奶粉只加了2-3次,每次60毫升,其实追奶相对是容易的。但是,母乳喂养背后的问题远比技术问题要复杂。当一个妈妈经历了怀孕、分娩的辛苦,而在喂奶的时候,家人不支持,甚至打击她的时候,她会想: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要承担这么多。有时候,有些婆婆会跟妈妈说,你一定要喂母乳!这时候,妈妈表面上会来追奶,但是潜意识里会反抗婆婆的控制,所以奶就追不上来。还有一些妈妈,从小自己的妈妈对自己就不好,她在养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一哭她就受不了了,就给孩子用奶瓶,塞奶粉,这样孩子就可以不哭了,她也就不用经历那种难受的感觉了。看上去是“我奶不够”,其实是在说“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妈妈“。所以,母乳喂养的问题不能包好,但是一旦你从母乳喂养切入进来,你会发现,母乳喂养的问题只是一个症状,但你从症状进来看到自身的这些关系的问题,是一定会获得很大的成长的。我问她:听上去你不是缺乏追奶的方法,而是缺乏追奶的动力,缺乏家人的支持。妈妈说:是的,家人不支持,追奶太累了。在和妈妈交谈的过程中,我感到妈妈有两股力量在挣扎,一股力量说:我想纯母乳喂养,一股力量说:你们都不关心,你们都打击我,我还努力个什么。不知道,这两股力量的角力中,哪一股力量会胜出。任何的冲突,都是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机会,期待这位妈妈能在这场内在的冲突中有所收获。而在妈妈很冲突的时刻,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相信妈妈有自己成长的轨迹和破壳而出的力量。推荐阅读哺乳期乳腺炎:如何预防
如何诊断
如何治疗
致病因素
反复高热不退
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
哺乳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
穿刺后能不能哺乳
哺乳期乳腺脓肿“养成记”
脓肿穿刺引流
月子妈妈被迫回奶
解读哺乳期乳腺超声
母乳喂养相关:手挤奶的关键
乳管堵塞
乳房肿胀
积乳囊肿
减乳策略
排乳原理
催乳师(一)
催乳师(二)
月子中心
反复堵奶
孕期囤货
哺乳期营养
生理性乳胀
吸乳器使用
断奶与残乳:科学断乳
“残奶”人人有,避开智商税
我去“排残奶”
乳房保健相关科普:副乳
乳房痛
纤维腺瘤
乳腺囊肿
泌乳性腺瘤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钼靶
就诊需知
空芯针穿刺
孩子没乳房
BI-RADS分类
非哺乳期乳腺炎:案例一
案例二
病因
早发现
如何诊断
激素治疗注意事项
郑重声明:文末出现的任何广告(包括奶粉及母乳代用品),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