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增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的分泌,CRF释放到垂体门脉系统,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从而对抗热应激。然而,ACTH的分泌,会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抑制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泡素(FSH)和促*体素(LH)。而LH分泌减少的后果是卵泡排卵减少和抑制*体生成及孕酮的分泌,*体、孕酮量不足,出现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
另外,ACTH水平升高会间接影响卵巢机能,诱发卵巢囊肿,导致性机能减退,繁殖受阻。热应激对甲状腺起抑制作用,使母猪机体热调节失去平衡,酶的活性和代谢过程发生紊乱,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卵子以及胚胎的发育产生不良作用,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热应激反应还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繁殖障碍性疾病(SMEDI)、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等多种疾病,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可见,热应激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热应激对母猪妊娠(胚胎前期)的影响
热应激不利于卵子质量及胚胎成活率,也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附植,明显阻碍早期胚胎发育。据报道,热应激对母猪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影响的关键时期是在配种后8d内以及胚囊在附植的几天内(受胎后11-20d),自20d后则具有抗热能力,此后到临分娩前(妊娠d以后)相当敏感。母猪妊娠前期在热应激条件下可诱发流产。高温可增加死胎数和减轻窝重,甚至引起流产。
2、热应激对母猪分娩的影响
热应激造成母猪怀孕后期采食量下降,导致胎儿快速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生殖营养、免疫营养供给不足,使初生仔猪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将分娩时间延长;高温引起母猪产前少食或不食,会降低母猪的体能储备,加重母猪在分娩过程中的体力不足现象,血Ca2+下降,引起产程过长。
3、热应激对母猪泌乳的影响
泌乳母猪分娩后11-23d的最适温度为18-20℃。高温中泌乳母猪产热多,体脂厚,汗腺少,体表散热有限,常造成热平衡失调。当环境温度超过22℃时,母猪开始进入热应激状态。热应激对泌乳母猪的最主要影响是降低母猪采食量,引起营养供给不足,导致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增重降低。在18-30℃,环境温度每增加1℃,泌乳母猪采食量降低0.2kg/d。
4、热应激对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影响
热应激导致母猪断奶后再发情延迟,且对头胎母猪的影响比经产母猪更大。有研究发现,初产母猪断奶后恢复发情的时间在7-9月的要比其他月长,断奶后无发情表现的初产母猪中有46.2%的卵巢有*体(静默发情),而38.5%的卵巢无*体(不发情)。
5、热应激对母猪年产胎次的影响
母猪年产胎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即断奶后至正常发情的间隔天数(以下称断奶间隔)以及母猪的情期受胎率。7、8月的高温显著延长母猪断奶间隔天数,降低母猪的情期受胎率,尤其对初情期的受胎率影响较大,且高温对不同品种的母猪影响程度不同,长白母猪比大约克母猪更为敏感。
6、热应激对母猪窝均产仔数和初生仔猪健康状况的影响
窝均产仔数和初生仔猪健康状况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热应激条件下配种会减少母猪窝均产仔数、降低初生仔猪健康状况。有研究发现,在环境温度15℃时配种,母猪窝均产仔数为10.44-9.82头,在环境温度15℃时配种,随气温升高窝均产仔数逐渐减少,在31-37.9℃时配种,母猪窝均产仔数仅8.34-6.46头,当气温31℃时,配种窝均产仔数急剧减少。
二、综合防控
1、在畜舍内安装遮阳帘、湿帘和风扇,供应充足干净的饮水,夏季饮水器应增加10℃的水5%-10%来减少热应激。在运动场增设凉棚,周围种植高树、草皮和藤蔓等挡阳植物,避免太阳直晒猪体。
2、在高热环境下,饲养密度过大,母猪的散热能力下降,会使热应激加剧。因此,可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对饲养密度进行调整。
3、在母猪配种后16d内和妊娠后期d后这两个阶段进行防暑降温有利于胚胎着床,减少死胎、弱仔、流产等的发生。
4、选择配种最佳季节和时间:3、4、11月是比较适宜的配种季节,炎热夏季避开高温时间,在早晚凉爽时配种可以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
5、夏季气温早晚凉、中午热,充分利用天气凉爽时母猪的采食量多的特点,早餐宜早,约6点,晚餐宜晚,约19点,可避开中午时间饲喂中餐。湿拌料可以多加一些水,并加喂青绿饲料以提高适口性,促进采食。
6、中草提取物-加芪素(五加芪粉-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级新兽药)
高温环境下,长期添加加芪素g/吨可促进猪体内的血液循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新陈代谢的正常,为猪体抵抗高温提供物质基础,从而缓解热应激对机体的影响,特别是对妊娠母猪作用极为明显,从而减少母猪体温升高、厌食、流产、产死胎的发生。
不同阶段的母猪对温度敏感性不同,配种舍最适宜的温度为12-15℃,妊娠舍18℃,哺乳期15℃。值得注意的是,理想的产房环境应对母猪及其仔猪(温度范围33-35℃)提供不同的微环境,使两者都能处在各自的温度适中区内,不能顾此失彼,而热应激对妊娠母猪前期胚胎着床与附植、胎儿发育及种猪造成影响的发病机制以及其他的防暑措施,尚待进一步探讨。总之,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养殖者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明确饲养管理与疾病流行病学的紧密关系。